捷报!“海洋一号 C”卫星成功传回首批图像,高清大图抢先看!
发布日期:2018-09-14

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黄色的陆地……这些都是“海洋一号 C”卫星看到的哦,而且还是“有图有真相”——

截至9月11日,“海洋一号 C”卫星平台与星上5个载荷全部开机且运行正常,图像数据接收成功。下一步,将对卫星进行为期半年的在轨测试。

“海洋一号 C”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3颗,于9月7日成功发射。此后,该星在轨测试工作组按计划对卫星进行了健康检查,确认卫星平台工作正常,卫星数传系统及地面接收系统状态正常,星地数传链路建立。星载船舶识别系统开始工作。

9月10日上午,随着卫星在轨运行进入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卫星地面站接收范围,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定标光谱仪第一轨遥感图像缓缓呈现在电子屏幕上。9月11日,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也开始成像。至此,星上载荷全部开机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中心主任蒋兴伟说,这表明卫星在轨状态良好,载荷运行正常,承担卫星数据接收任务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满足接收任务要求。

↓↓↓以下图片请点击图片横屏观看

20180914153817_908.jpg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获取的全球大洋部分船舶位置信息。


20180914153839_770.jpg

海洋水色仪经过极区时所拍图像。


20180914153904_755.jpg

海岸带成像仪图像。


20180914153927_861.jpg

 紫外成像仪看到的“百里嘉”台风。


据“海洋一号C”卫星在轨测试工作组组长、卫星中心副主任刘建强介绍,该星具有俯仰偏航侧摆机动能力,优化了载荷设计,减少了杂光影响。与“海洋一号A”“海洋一号B”卫星相比,“海洋一号C”卫星功能和性能均有大幅提升。紫外成像仪、定标光谱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为新增的3个载荷。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信噪比大幅提升,并实现全球开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时间增加十多倍,全球覆盖能力大大增强。海岸带成像仪几何分辨率提高5倍,幅宽增加1倍。新增的紫外成像仪可以提高水体反演的大气校正精度。定标光谱仪可以提高载荷在轨长期定标精度和稳定性。

下一步,卫星中心将按计划开展卫星在轨测试,会同各单位对卫星的各项指标、性能、应用效果进行测试,力争在2019年初投入业务化运行。其正式投入业务应用后,将在全球大洋水色水温业务化监测,我国近海海域、海岸带、海岛资源环境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极地海冰动态变化监测、海洋生态预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刘建强透露,“海洋一号C”卫星将与明年计划发射的“海洋一号D”卫星组建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实现高精度、高时效、大幅宽观测。

(中国海洋报记者   朱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