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Satellite Ocean Application Service
1米分辨率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1米C-SAR卫星01、02星)是高分三号卫星2颗后续业务卫星,也是我国首批在轨运行的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2颗卫星搭载C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在充分继承了GF-3卫星成熟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进优化:
1)增加AIS信号接收系统,提高对海洋主要监视目标—海上船舶监视能力;
2)将3种传统扫描成像模式改为TOPSAR模式,从体制上减小了传统扫描模式图像中固有的“扇贝效应”,提高扫描模式图像质量与应用效果;
3)提高波模式空间分辨率和观测幅宽,提高海浪观测性能。
4)搭载星上实时处理器。实现在星上成像处理、水体提取、海面溢油检测与船舶检测功能,提升海上突发事件与海陆自然灾害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的能力;
5)增加卫星每日观测时间,进一步提升卫星使用效率与可用性。
2颗卫星主要任务是与高分三号卫星组网运行,主要用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灾害监测、海域与海岸带监测、极地环境监测与极地科考船航行保障、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建设。并且为应急管理、国土、地质、生态环保、水利、农业与气象等用户提供稳定、可靠、高时效的雷达卫星业务观测数据。
1.观测要素
观测要素
| 海洋观测要素 | 陆地观测要素 | 
| 主要包括:海浪、海面风、海上船舶、油气平台、海面溢油、海冰、绿潮、岛礁、海岸线及海岸带典型地物、内波、中尺度涡、锋面、台风、海上强降水等 | 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及次生灾害、房屋、农作物、交通线及交通设施、旱灾、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土地利用变化、自然资源、工矿企业、化工园区、固体废料、地表水体、土壤含水量、堰塞湖、水利工程(大坝、堤防等) | 
 
2.观测范围
(1)观测区域
具备全球观测能力,实时观测区域:南纬5o~ 北纬50o、东经70o~ 东经150o;
(2)重访能力
1)单星重访能力
单侧视情况下平均重访周期小于3天。双侧视情况下,在10m分辨率100km测绘带宽的模式下,实时观测区内90%地区重访周期小于1.5天。
2)3星组网重访能力
单侧视情况下平均重访周期小于1天;双侧视情况下,在10m分辨率100km测绘带宽的模式下,实时观测区内90%地区重访周期优于18小时。
3.卫星轨道
卫星工作在重复周期为29天(共418轨)标称轨道,具体轨道参数如下:
?(1)轨道类型: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
(2)轨道半长轴: =7126.4365km;
(3)轨道平均高度:755.4365km(地球平均半径6371km);
(4)轨道偏心率: =0.00115;
(5)轨道倾角: =98.4110o;
(6)轨道近地点幅角: =90o;
(7)降交点地方时:6:00a.m.。
? 1米C-SAR卫星(2颗)相对GF-3卫星相位差分别为254.771 o、105.229 o。
4.有效载荷
C波段多极化SAR载荷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C波段多极化SAR载荷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 名称  | 技术指标  | |
1  | 工作频段  | C  | |
2  | 中心频率  | 5.4GHz  | |
3  | 极化方式  | 可选单极化、可选双极化、全极化  | |
4  | 天线形式  | 有源相控阵平面天线  | |
5  | 极化隔离度  | >30dB  | |
6  | 最大信号带宽  | 240MHz  | |
7  | 脉冲重复频率(PRF)范围  | 1000Hz~6000Hz  | |
9  | 接收机动态范围  | 输入  | ≥62dB  | 
输出  | ≥38dB  | ||
10  | 采样位数  | 8bit  | |
11  | BAQ压缩比  | 8:3或8:4可选  | |
12  | 数据率  | 8:3压缩后<1000Mbps  | |
AIS载荷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AIS载荷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 名称  | 技术指标  | 
1  | 接收信号频点  | 具备四个频点同时接收的能力  | 
2  | 适应舰船AIS终端类型  | Class A  | 
3  | 调制方式  | GMSK/FM  | 
4  | 码型  | NRZI  | 
5  | 平均码速率  | 40kbps  | 
6  | 接收机灵敏度  | 优于-111dBm  | 
7  | 动态范围  | ≥20dB  | 
8  | 天线极化方式  | 垂直极化  | 
9  | 存储能力  | 8GByte  | 
10  | 包检测率  | ≥85%  | 
5.成像模式
SAR载荷具有12种成像模式,包括2种海洋观测模式(波模式与全球观测模式),具备单、双、四极化数据获取能力,能够满足海洋与陆地多种观测需求。
成像模式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 成像模式  | 空间分辨率(m)  | 成像幅宽(km)  | 总视数  | 极化方式  | |
1  | 聚束  | 1  | 10×10  | 1  | 可选单极化  | |
2  | 超精细条带  | 3  | 30  | 1  | 可选单极化  | |
3  | 精细条带1  | 5  | 50  | 1  | 可选双极化  | |
4  | 精细条带2  | 10  | 100  | 2  | 可选双极化  | |
5  | 标准条带  | 25  | 130  | 6  | 可选双极化  | |
6  | 窄幅TOPSAR  | 50  | 300  | 6  | 可选双极化  | |
7  | 宽幅TOPSAR  | 100  | 500  | 8  | 可选双极化  | |
8  | 全极化条带1  | 8  | 30  | 1  | 全极化  | |
9  | 全极化条带2  | 25  | 40  | 6  | 全极化  | |
10  | 波成像模式  | 8  | 20×20  | 1  | 全极化  | |
11  | 全球TOPSAR模式  | 500  | 650  | 8-16  | 可选双极化  | |
12  | 扩展 入射角  | 低入射角  | 25  | 130  | 6  | 可选双极化  | 
高入射角  | 25  | 80  | 6  | 可选双极化  | ||
6.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遥感图像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 名称  | 技术指标  | |
1  | 工作频段及中心频率  | C频段/5.4GHz  | |
2  | 极化方式  | 可选单极化、可选双极化、全极化  | |
3  | 图像隔离度  | ≥35dB  | |
4  | 极化通道不平衡度  | 幅度≤±0.5dB,相位≤±10°  | |
5  | NEσ0  | 分辨率1~10m  | 成像边缘优于-19dB  | 
分辨率25~500m  | 成像中心优于-25dB, 成像边缘优于-21dB  | ||
6  | 相对辐射精度(3σ)  | 1景  | 1.0dB  | 
1轨  | 1.5dB  | ||
3天  | 2.0dB  | ||
寿命期  | 3.0dB  | ||
7  | 绝对辐射精度(3σ)  | 1.5dB(1景),2dB(长期)  | |
8  | 辐射分辨率(1σ)  | 分辨率1~10m:3.5dB;分辨率25~500m:2dB  | |
9  | 旁瓣比  | 分辨率1~10m  | 峰值旁瓣比<-22dB 积分旁瓣比<-15dB  | 
分辨率25~500m  | 峰值旁瓣比<-20dB 积分旁瓣比<-13dB  | ||
10  | 模糊度  | 分辨率1~10m  | 距离模糊度<-20dB 方位模糊度<-20dB  | 
分辨率25~500m  | 距离模糊度<-20dB 方位模糊度<-18dB  | ||
11  | 无控制点平面定位精度  | 优于150m(入射角20o~50o,3σ)  | |
